Tuesday, August 19, 2008

一双眼睛不够用 - 梵蒂冈博物馆 (二)

周末终于休息了两整天,外加周一一整天
大忙后的小闲显得尤为珍贵
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鸟的迁徙》和两部法国电影《乡下人雅克》《美食家》
强烈推荐前两部,《美食家》是一部老喜剧,也不错。
最近超级迷恋法语,可想想我的三脚猫不如的德语再加上在德国练习的英语,法语还是再等等吧。
离开德国我想已成定局,平时的工作语言又是英语,所以三脚猫不如的德语也不可能再提高了,小遗憾,因为我不是那么的喜欢这个国家。
法国,已经成为我目前最喜欢的欧洲国家,还有法语,我也认为世界上除了中文外,是最优美的语言。

奥运会也忙里偷闲的关注了下,至少每天要查下金牌数,看两眼Europ sport。
除了金牌,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吧。
可能是渐渐的长大了,狂热减少了,开始客观冷静的看一些事情,当然也包括奥运会。

听说俺的小老板到美国开完会还要在玩一个星期,我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就收到了他的邮件,说他已经回来了,我哭~~~
挣人家钱财,给人家干活,天经地义,对于这点我从不抱怨,也从不偷懒。
关键是通过这一周,我发现他简直是个超级自恋狂~~~ 他的工作就好像是超级有意思,超级吸引人,超级引领潮流
这样的人我第一次遇见。

东一棒西一棒的写了些。
我还是继续好好记录我的梵蒂冈吧,怕时间久了都忘记了。
梵蒂冈之后我就开始写我的普罗旺斯,最后再回过头写罗马。

-------------  分割线 ---------------


离开雕塑长廊,我们沿着指向希思廷小礼拜堂的路标慢慢前行。
置身于这样的博物馆,我觉得自己那天很奢侈。

我不得不再感叹下梵蒂冈博物馆对自然光线的运用
我已经忘记了这尊铜像其它信息
只知道铜像手臂上挂着的是张虎皮






最喜欢的翅膀,说不出原因的喜欢






最爱的白色战马






这里还收藏着非常多的巨幅的挂毯

这幅就描述着这样一件事:耶稣两岁那年,坏人想杀害耶稣,城中很多两岁的男孩都惨遭杀害...

原谅我用了这么浅白的文字






再一幅







有些画只用不同的灰度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拉菲尔室

他惯用透视技法,每幅画的布局都有类似之处,感觉比起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来,他更像个技工,少了点天分,虽然他在当时相当得宠。

可能是出于保护这些珍品的原因,这里的光线非常的弱。

这幅描述了罗马的那场著名的大火。透视的技法清晰可见。焦点集中在为民众祈福的教皇身上。

左侧是一个年轻人背着年迈的父亲逃离火海。

这年轻人的故事被很多大师用各种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贝尔尼尼的那个雕塑。那雕塑收藏在罗马的波居榭美术馆。

Photobucket




另外一幅著名的拉菲尔大作就是School of Athens,好像是翻译成雅典学派

那里面画着众多大人物。中间的两个人是勃拉图Plato 和亚里式多得Aristotle

有意思的是勃拉图的面孔是达.芬奇的

我完全沉浸在找人的乐趣中,忘记了好好拍照。

西方传统认为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比达格拉斯Pythagoras,几何之父欧几里得Euclid,都是比较好找出来的。

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自己也在画中。




而后进入的希思廷小礼拜堂才是最让人叹为观止的。

这小礼拜堂是选出历届主教的地方。在那里面禁止喧哗,禁止拍照。

其实不需禁止,只要一进入,就会被那些顶画壁画惊的目瞪口呆,哪有时间去说话,也根本想不起来拍照。

圣坛后壁画“最后的审判”和顶画可是米开朗基罗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的, 不像拉菲尔室中的很多画都是当时他工作室的其他人画的。

相比拉菲尔的画,老米的画辉煌大气。

不管之前看过多少次“最后的审判”,只要没有看过这真迹,就算没有看到过它。

很晚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