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A woman, I AM - 艾瑟和尼斯


只七十分钟,我们就从罗马飞到了尼斯。
第二天一早,我们路过尼斯来到了小镇艾瑟(Eze)。
这是一个建在山顶的地中海边的小村庄,到尼斯玩的人都会去看看Eze,因此Eze非常有名。
正如我们所料,一进村庄,就感到了浓浓的商业味儿。我不喜欢太浓的商业味儿,我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风情。
尼斯不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重点,只待一天,Eze是最折中的选择。
可既然来了,就好好享受吧。

要说Eze有什么?
无非是浅黄色的石头房,狭窄的小巷,盛开的鲜花,Lady of Eze,湛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地中海。
对当地人来说,很自然。
可这一切对我来说,很奢侈。



就是这样的石头房子,依山坡而建。


就是这样的狭窄小巷,一棵小树就能横跨。


就是这样的漆黑的小山洞,顶上还挂着马灯。


就是这样的小商店,招牌不惹眼但般配。


这就是lady of Eze

左面的Rose说
Silent Promises of I know not what happiness
I look at thee and that suffices (thee 是You的古语)

右面的Anaïs说
As a goddess, I dare not
As a mermaid I cannot
A woman I am



而她Mélisande问了只有她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
Who has dreamt me?
Who has created me?
To whom I have said yes?




对于她,我忘记记录她的名字和她的话,她们和这些种在山顶的热带植物日夜守护着Eze




我们么,捡些鲜美无比的仙人掌果吃吃,挑个美景照张相美美,找张躺椅在太阳下晒晒...


玩的忘记了时间,等我们又回到尼斯的时候距离开尼斯只有两个小时了
海边,是一定要去的




尼斯,这次只是路过,我们一定还会再来,因为我们爱这里的大海。
在海边坐足了时间,我们就踏上了开往Aix-en-Provence的汽车了,Aix-en-Provence是我们普罗旺斯的第一站。

Monday, August 25, 2008

教堂和广场 - 梵蒂冈


我们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圣彼得大教堂
因为不信教,那种敬仰之情是体会不到的
只是因它的宏大和辉煌而震惊

拍的照片不多
总感觉横着照,显不出它的高大;竖着照,就没有了气势

太阳光从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顶的窗户射进来形成光柱


当我看到贝尔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我的感受
照片所反映出来的不及它的万分之一壮观
华盖的前面有九十九盏长明灯
华盖的下面就是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坐在这祭坛之上。




五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不得不出来
在梵蒂冈博物馆的时候,拍了大教堂的背影


出了教堂,看到了两个梵蒂冈卫兵。卫兵全部都是瑞士人,为什么呢?
原来梵蒂冈卫队是由很多国家的卫兵组成
在一五二七年,西班牙雇佣军洗劫罗马和梵蒂冈,除了瑞士卫队还在保护梵蒂冈,其它各国卫队都走了。从此教皇就只信任瑞士人。看来瑞士雇佣军确实是非常忠诚的,卢塞恩(Lucerne)那个狮子纪念碑就是为纪念瑞士雇佣军而创作的。
相传卫兵的制服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一直没有变过。


大教堂的前面就是圣彼得广场了

广场是贝尔尼尼设计的,最有名的就数环绕这椭圆形广场的那些柱子,88根方柱和284根圆柱




拍广场上的人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执勤的意大利警察


休息的游客


换上300的镜头,继续偷拍
玩捉迷藏的小女孩


玩耍的小女孩和鸽子


拍照的母子


热吻的情侣和抱小狗的女人


...

还有我


Friday, August 22, 2008

狮子比老虎厉害 - 梵蒂冈博物馆(三)


外行的我们花了七个小时在梵蒂冈博物馆
看了个眼花缭乱,也就是看了个热闹

内行的人就不像我们了



出了西斯廷小礼拜堂,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忘记带食品和水进来,真是个极大的错误
找到卖食品的地方,买了三明治和水,急速的吃完,又进入了Pinacoteca,是收藏画的地方

《最后的晚餐》挂毯,应该是按照达芬奇的大作制作的
下面的那排小椅子挺有意思,每个椅背儿上都刻有梵蒂冈的国徽


坐在这椅子上可以远远的看到拉菲尔的大作《圣容的显现》(《The Transfiguration》)
这是他最后的作品了,这幅画真的很美
我边看边乱评论着,“看过这幅画,我才觉得他是个大师”
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老米和贝尔尼尼
LG说我这个纯粹的外行,事儿还不少
我想,只有不知,才敢这么乱评价
光线太暗我只能拍个大概


下面的一间藏着达.芬的《St Jerome》
之前只在卢浮宫看过他那著名的《蒙娜丽莎》,记得那时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根本不可能接近,大概看了下就跑了
这次那间大屋子里就我们俩人,能靠的特别近,而且画前面罩着玻璃之类的,可我还是大概看了下就转向下间屋子了
看来找机会要去看看在米兰的《最后的晚餐》



左面那幅是卡拉瓦乔Cavaggio的大作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
描述的是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抬下来下葬之前的情形。
他的画明暗对比度很大,看了就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又在波居榭美术馆看到了他的那幅抱果篮的男孩,很有意思。


最后面的一间,藏着一些动物为主体的绘画,画家叫做Wenzel Peter
最著名的一幅应该是《伊甸园》,里面描绘了亚当夏娃还有好多好多动物,光线的关系我拍的没法看
倒是有一幅画的是狮子和老虎,看了之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狮子比老虎厉害。嘿嘿,不知对不对。


带着“狮子比老虎厉害”的结论,我们终于大概看完了梵蒂冈博物馆。
出门就看到了著名的旋转楼梯,网上照片太多,看得眼睛都起茧子了,就不放上来了,到是楼梯下这个老头拍楼梯真姿势,拍完这老人,我们就暂时出梵蒂冈,进入意大利境内了。


在意大利境内,靠着梵蒂冈的城墙根儿休息了一会儿,就继续前进


途中又吃了个密瓜和柠檬味儿的冰激凌,然后就又进了梵蒂冈城...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迁徙的鸟》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照片摄于法国卡玛格自然保护区公园 Parc naturel régional de Camargue


周末偶然看了这部 《迁徙的鸟》Le Peuple Migrateur

当随着鸟儿慢慢起飞,渐渐升高,飞跃海洋森林沙漠的时候,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自由
当看到大鸟叼走小企鹅,企鹅爸爸妈妈无助的仰天长啸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影片缓缓结束的时候,我仿佛已经学会了飞翔,好像还在不停的飞行

导演说这是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迁徙的鸟儿们好像从生下来就不知艰难,不停飞翔,年复一年的履行着自己世世代代的诺言。
我想,这大概就是对生命的承诺吧。

鸟儿们飞跃森林海洋,我亦身临其境。
鸟儿们或欢乐或悲伤,我亦感同身受。
这样的纪录片,我没有看过。

导演没有强烈的表达自己感情,也没有向观众灌输任何思想。
鸟儿们的飞翔,从始至终的鸣叫,音乐和吝啬但优美的那几句解说词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全部。


一起来听听主题曲To be by your side。演唱 Nick Cave
  Across the oceans, across the seas.
  Over forests of blackened trees.
  Through valleys so still we dare not breathe.
  To be by your side.
 
  
  Over the shifting desert plains.
  Across mountains all in flames.
  Through howling winds and fringing rains.
  To be by your side.
 
  
  Every mile and every year.
  For everyone a little tear.
  I can not explain this, dear.
  I will not even try.
  
  
  Into the night as the stars collide.
  Across the border that divide.
  Forest of stone standing petrified.
  To be by your side.
  
  
  Every mile and every year.
  For everyone a single tear.
  I can not explain this, dear.
  I will not even try.
  
  
  For I know one thing.
  Love comes on a wing.
  For tonight I will be by your side.
  But tomorrow I will fly.
  
  From the deepest oceans to the highest peak.
  Through the frontiers of your sleep
  Into the valley where we dare not speak.
  To be by your side..
  

最喜欢那句For I know one thing, love comes on a wing. For tonight I will be by your side, but tomorrow I will fly.
如果还没看过,找个空闲,一个人,静静的,看看这部《迁徙的鸟儿》。

Tuesday, August 19, 2008

一双眼睛不够用 - 梵蒂冈博物馆 (二)

周末终于休息了两整天,外加周一一整天
大忙后的小闲显得尤为珍贵
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鸟的迁徙》和两部法国电影《乡下人雅克》《美食家》
强烈推荐前两部,《美食家》是一部老喜剧,也不错。
最近超级迷恋法语,可想想我的三脚猫不如的德语再加上在德国练习的英语,法语还是再等等吧。
离开德国我想已成定局,平时的工作语言又是英语,所以三脚猫不如的德语也不可能再提高了,小遗憾,因为我不是那么的喜欢这个国家。
法国,已经成为我目前最喜欢的欧洲国家,还有法语,我也认为世界上除了中文外,是最优美的语言。

奥运会也忙里偷闲的关注了下,至少每天要查下金牌数,看两眼Europ sport。
除了金牌,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吧。
可能是渐渐的长大了,狂热减少了,开始客观冷静的看一些事情,当然也包括奥运会。

听说俺的小老板到美国开完会还要在玩一个星期,我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就收到了他的邮件,说他已经回来了,我哭~~~
挣人家钱财,给人家干活,天经地义,对于这点我从不抱怨,也从不偷懒。
关键是通过这一周,我发现他简直是个超级自恋狂~~~ 他的工作就好像是超级有意思,超级吸引人,超级引领潮流
这样的人我第一次遇见。

东一棒西一棒的写了些。
我还是继续好好记录我的梵蒂冈吧,怕时间久了都忘记了。
梵蒂冈之后我就开始写我的普罗旺斯,最后再回过头写罗马。

-------------  分割线 ---------------


离开雕塑长廊,我们沿着指向希思廷小礼拜堂的路标慢慢前行。
置身于这样的博物馆,我觉得自己那天很奢侈。

我不得不再感叹下梵蒂冈博物馆对自然光线的运用
我已经忘记了这尊铜像其它信息
只知道铜像手臂上挂着的是张虎皮






最喜欢的翅膀,说不出原因的喜欢






最爱的白色战马






这里还收藏着非常多的巨幅的挂毯

这幅就描述着这样一件事:耶稣两岁那年,坏人想杀害耶稣,城中很多两岁的男孩都惨遭杀害...

原谅我用了这么浅白的文字






再一幅







有些画只用不同的灰度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拉菲尔室

他惯用透视技法,每幅画的布局都有类似之处,感觉比起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来,他更像个技工,少了点天分,虽然他在当时相当得宠。

可能是出于保护这些珍品的原因,这里的光线非常的弱。

这幅描述了罗马的那场著名的大火。透视的技法清晰可见。焦点集中在为民众祈福的教皇身上。

左侧是一个年轻人背着年迈的父亲逃离火海。

这年轻人的故事被很多大师用各种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贝尔尼尼的那个雕塑。那雕塑收藏在罗马的波居榭美术馆。

Photobucket




另外一幅著名的拉菲尔大作就是School of Athens,好像是翻译成雅典学派

那里面画着众多大人物。中间的两个人是勃拉图Plato 和亚里式多得Aristotle

有意思的是勃拉图的面孔是达.芬奇的

我完全沉浸在找人的乐趣中,忘记了好好拍照。

西方传统认为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比达格拉斯Pythagoras,几何之父欧几里得Euclid,都是比较好找出来的。

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自己也在画中。




而后进入的希思廷小礼拜堂才是最让人叹为观止的。

这小礼拜堂是选出历届主教的地方。在那里面禁止喧哗,禁止拍照。

其实不需禁止,只要一进入,就会被那些顶画壁画惊的目瞪口呆,哪有时间去说话,也根本想不起来拍照。

圣坛后壁画“最后的审判”和顶画可是米开朗基罗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的, 不像拉菲尔室中的很多画都是当时他工作室的其他人画的。

相比拉菲尔的画,老米的画辉煌大气。

不管之前看过多少次“最后的审判”,只要没有看过这真迹,就算没有看到过它。

很晚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