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09

加州考车记

Photobucket

写点儿实用的tips,关于我考驾照的经过。

先说说我的开车历史,2002年大四毕业前拿到B本(大货,也就是现在新驾照的C2)
之后公司客户刚好是个租车公司,客户曾经带我练过几次车。
后来公司租的车,车没用的时候就让我开回家,所以算是大马路上练了几次。
然后从2003年sars开始每天开车,到2004年离开公司去德国,开了1年的时间。
在德国并没有买车也没有考驾照,每年回家都会开上一两个月。
虽然开的不多,大概3万公里吧,我想我算是开车足够熟练的。

2009年3月到美国,发现没车不行,一个星期以后到家附近的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注册考驾照。

一.注册和笔试

需要带的文件,网站上写的很清楚,我写下我带的。
1. 护照和I94.
2. 有ssn的带ssn;我没有ssn,在申请表上 “申明自己无权申请ssn” 的那行打勾。
3. 学生签证的带I20,我J签证带的DS2019.
4. 钱. $28
5. 国内驾照,最好是新版的,还在有效期之内的。

到了以后排队拿号取申请表,再随手挑本交规,也有各种语言的。我那天只有英语的,LG考交规那天就没有英文的,哈。

申请表,要现场填。有中文的,但建议填英文的,我就是一看见中文一激动,拿了个中文的,等到办事的时候,那个办事员说“这语言我不认识”,所以办的很慢。而且中文表格内容也要用英语写(这是废话)。

填表的时候有身高体重,要填英制的,几尺几寸,多少磅。可以事先算下。
我就是到那里现算的,幸好手机能换算。
关于身高,其实在那个DMV的入口处的门框上有标尺,自己可以去量下,就不用换算了,我那时没看见。
就记着邓文迪说自己是5尺7寸,我当时还换算了下是170,我168,大概是5尺6寸吧,然后用手机算了一遍,基本正确。看来八卦也有有用的时候。5尺6寸这么写5‘6“ (别嫌我罗嗦,我当时还迟疑了一下怎么写呢)。
体重就是磅,大概1磅=0.9斤=0.45kg
表的最后先不要签字,那办事员检查完了以后在签字。


然后等叫号,我等了很久,于是就看起交规来,一翻开就是施瓦辛格的照片和他写的前言,还新鲜了一小阵,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上面照片就是那前言,照片是某天吃早饭的时候随便拍得,我真是把施瓦辛格的话就着饭吃了。事后看,完全没必要,都是些官话,还不如省出时间学交规。我学习了交规的前一半,主要是找出和国内不一样的地方。

1个小时以后轮到我的号了,办事员很慢的把我的信息输入,因为我的中文表格对她有点难度。然后让我签字。我把我的国内驾照给她,她看了一眼,也觉得不认识,把我的驾照给旁边的黑哥办事员,帅黑哥看了一眼说,“那上面不是写着 Driving license 嘛”。这就是新版驾照的好处,有英语的title了。于是那女人又输入了些东西。就叫我交钱。并问,我交规是不是也要考中文的,我说如果有中文的,那当然好。然后紧接着检查视力,她还问我需不需要带上我的眼睛,俺视力一直都是很好的。带眼镜的同学一定要记着把眼睛带上。
最后现场拍照,俺没啥准备,结果被照了个大疯子头。

之后她打印了些文件,订在一起给我,让我排队考交规。其实过后来考也是可以的,记得带上这些打印的文件就可以了。我当时就想,考考呗,要不通过下回再来考(第一次申请可以错6个,28块钱可以考三次)。我前面的前面的一女人用的是法语的考卷,我前面的男孩用阿拉伯语,所以我用中文也没什么新鲜的。拿了考题,想找个座位坐下,后来发现座位是留给残疾人的,免得残疾人来了还要让座,于是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站在一个像吧台桌似的高桌子前答题。
答完当时判卷,俺幸运的错了6个,通过笔试。由于我有国内驾照,并且在刚才那办事员登记过,我就拿到临时驾照。
也是打印的一张纸。意味着俺可以在美国合法的开车了。

小建议:再去DMV前,最好先看看交规,可以从DMV网站上下载。还可以在网上搜或向其他中国朋友要一下交规考题学习下。DMV网站上也有英语的模拟考题,也要做一下。如果看好交规再去,就可以注册连同笔试一起完成,省心。我之前虽然学习过,可没有好好学习,以至错了6题,惊险过关。这样不可取,因为交规关系到开车安全的问题。有中国驾照而且开过车的朋友一定不要忘记带驾照去,这样能拿到临时驾照(temporary license)而不是学习许可(permit),就可以独立开车了。

二.路考

驾照考完就是路考,由于需要电话预约,只能回家再约。因为我们那时还没有车,起初的两个周末我都去租车公司租车来开,购物外加熟悉加州路况。后来3月底约路考,因为考试人太多,一下给我约到了4月30号的Santa monica DMV。有些人说去找教练练两个小时熟悉交规再考比较好。可教练练两个小时的钱都够我租两天车了,我决定自己训练自己。
1. 熟读交规,建议看英语版的,中文版的有些翻译实在太拗口。
2. 去youtube上看加州DMV制作的那些视频,多看。我一有时间就看一遍,加深印象。
3. 在考试的DMV周围多开开,熟悉那里的路况。
4. 我比较着急就约了能约到最早的appoitment。如果不是很着急,请避开上下学(避免校车),和中午吃饭的时间(行人较多)。

考车前的周日,我用租的车在santa monica dmv 周围开了很多圈,不同的路线,注意哪里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学校区,住宅区,限速标志,红灯是否允许右拐,单行线,公共汽车站等等等等。开到自己都觉得的恶心了。周一还车前,我又开到那个dmv大概看了看他们现场考车。
考车前一天下午,我为了考试去租车,记着一定买liability insurance,而且租赁合同上一定要有你的正确姓名。而且要检查好各种信号灯。如果用自己的车考试,记着带保险证明和registration card of vehicle。如果用朋友的车考,俺不清楚。如果用教练的车考,教练一定知道,可要花100大洋呢。

拿到车,我就趁着天亮去练车,练到天黑回家。又看了一遍youtube网上的内容,好好睡觉。我是下午考试,所以上午我又开到那里在周围兜了两圈。
考试开始,热情寒暄,考官检查各种信号灯,还有那三个手臂动作(当信号灯坏了的时候用),还问雨刷开关,紧急刹车(手刹)和风挡除雾按钮的位置。然后,考官上车,说他的任务是检查我可不可以安全的开车,按照他的指令开,但他不会干预我的行车 (意思是他只告诉你左转右转之类的,但是那些stop sign之类的他不会告诉你要怎么做,要自己判断)。都坐好,我还问了问,他是想窗户开着还是关上,他说随我,后来他发现我还开着空调,就帮我关上说这样可以省我的油,我说谢谢。出发,一路都正常,然后找了个居民区考察我路边停车,不是parallel parking,就是把车顺进去即可,再倒车一小段,然后重新出发。最后回到DMV停车厂,停好车,拉手刹,熄火,最后他说“congratulations! you pass!”。我还是有6个小错(15小错以内都可以过关,但不能有一个critical error)这就是我的考车经过。我很幸运,一次就通过了。

几点要注意的:
1.加州考车是考态度不是考车技,尤其国内开过车的TX要注意,我有些习惯改了好一阵呢。
即使是开车很熟练了,也要表现出十二分的小心(当然不是too cautious)

2.我的6个小错包括:一个转弯和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不够(俺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了,看来还是有国内开车的习惯),倒车有点歪(俺还是紧张了,平时没这毛病),没有观察到是公共停车厂和停车厂速度偏高 大概10mile(这是我的大毛病,国内开车很少注意这个,这里停车厂限速5mile,很容易超速),还有一个什么错忘记了。

3. stop sign 一定要完全停下,看好再开。
红灯右转也要完全停下,等到lane clear 了再转,还要注意有些路口红灯不能右转,绿灯右转不需要停,只要安全即可转。
绿灯左转,一定要等对面来车clear以后再转。即使有单独的左转灯,也要scan,我其中的一个小错就是出再这里。
change lane 一定要看shoulder. 路边停车后再启动,除了打左转灯外,别忘了看shoulder.

4. 不考高速。我自己练的时候,还傻乎乎的上附近的高速开了开。
5. 一定不要非法占用自行车道,一定要礼让行人。行人至上!
6. 一定不要超速,也不要低速行驶(正常路况,多于或少于限速10mile,都是critical error)
7. 多多练习,即使国内已经开过很多年车了,规则不是完全一样的,很多习惯都要改
8. 让考官觉得坐在你的车里很安全很舒服,你就通过了。所以起步刹车都要smooth
9. 热情的和考官寒暄。如果英语足够好又和外国人有话,和他们聊聊天缓和气氛。俺英语不够好和外国人也没话,所以多说不如少说。
10. 路上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合法的该怎样就怎样,只要安全不需要迟疑。比如为了安全超过一些大卡车之类的。

俺费了这么多的话,就是希望能帮助即将在加州考车的朋友们。如果能有一点儿参考作用或者能帮上一点儿小忙,我都会很开心。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

歌曲换上王菲 的 《乘客》
高架桥过去了
路口还有好多个
这旅途不曲折
一转眼就到了

坐你开的车
听你听的歌
我们好快乐

第一盏路灯开了
你在想什么
歌声好快乐
那歌手结婚了

坐你开的车
听你听的歌
我不是不快乐

白云苍白色
蓝天灰蓝色
我家快到了

我是这部车
第一个乘客
我不是不快乐

天空血红色
星星灰银色
你的爱人呢

Yes I'm going home
I must hurry home
Where your life goes on

So I'm going home
Going home alone
And your life goes on

No comments: